關於窮人為什麼窮,有好多種說法,
其中最直接結果歸因的說法是:「貧窮是種人格缺陷。」
好像身為一個上位者直接這麼說,就不必花時間思考、解決貧窮所帶來的社會動亂等問題。
但其實不只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曾這麼說過,也不少人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笨、不懂儲蓄又不懂延遲享樂,只看眼前、不看未來,又或是缺乏教育,
總之,認為貧窮都是窮人本身的問題。
然而,歷史學家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卻在TED演講裡說:
「其實這些都不是。」
稀缺心態
不論有沒有知識,人都容易在「匱乏」的狀態下做出「看似魯莽」的決定。
就像一台被迫同時跑著十個大程式的電腦,他會越跑越慢,最後,直接當機給你看。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與其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
但是當一個人處於幾近餓昏的狀態、連釣竿都拿不穩,而且眼裡沒有你、只有眼前的食物 — 也就是魚,他要如何專注地跟你學釣魚?
曾有研究人員對一群蔗農做過「得到收入前後的」智力測驗對比。
因為工作性質,所以蔗農會一次性獲得大約60%的收入,但其他時間,可以說是「非常缺錢」。
他們發現,當蔗農在等待甘蔗成長以採收換現、也就是收入相對低的時候測出來的智商,會比得到收入後所測出的智商高出許多。
講白了,就是因為「極度」缺錢,導致他們的智商大幅降低。
「事實證明,生活在貧窮中的影響,相當於降低了14點的智商,不窮的話,一整晚沒睡或酗酒,也能得到相似的結果。」
後來,加拿大某個地區也曾施行過這樣的政策 — 發給每個人一筆經費,讓每位人民基本的食、衣、住都得到基本保障。
之後有專家發現,在政策實行的幾年間,當地的犯罪率降低到幾近爲零,而且生病的人更少、孕育出的小孩更聰明、人民更幸福。
當人們認為某樣東西「稀缺」時,不論那樣東西是什麼,金錢、時間或食物等等,
他們的做出的行為將會與「不稀缺時」不一致。
其實不只是錢,只要大腦認為,自己在某方面「匱乏」時,就會把90%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尤其當生理需求難被滿足時。
好比在一個漁村裡,當一個不會釣魚的人餓到血糖過低、沒有食物可以吃時,你如果拿出一條烤魚跟他說:「給你兩種選擇,第一,得到這一條免費的魚,但就一條,下次再餓就沒有了;或是第二個選擇,不吃這條魚,但我可以免費教你釣魚,學會了,你以後就不怕沒有魚吃了。」
你覺得他會怎樣?
因為太餓了,他的大腦為了讓他活下去,只會讓他專注在眼前的那條可以馬上果腹的魚,
而且,就算他平時非常理性,知道學釣魚的技能非常重要,但血糖過低、太久沒進食的他如果還能碎嘴,大概會是:「馬的!我都快餓死了,如果不能吃到這條魚活下去,哪來的以後?」
所以有不少窮人之所以做出看似愚蠢的決定,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笨,
而是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任何人都會做出愚蠢決定的環境裡」。
許多稀缺都是假的
但其實在消費主義的現代,有許多稀缺並不是真的稀缺,
那些不是被商業刻意塑造、被自己的生存恐懼放大,不然就是被曾經不好的經歷給箝制住的「假性稀缺」。
不是不要去想,那很難,這就是稀缺心態之所以為稀缺心態的原因。
而是要找到「讓稀缺不再稀缺」的辦法。
好比現代人真正容易感到匱乏的 — 時間。在快節奏的時代裡一堆人都喊著沒時間,於是也衍生出許多時間管理的教學。但看完之後,真正照做的人有多少?會不會其實,那些真正時間匱乏的人,早已急迫地找到時間管理的辦法,而不是急迫地喊著沒時間?
好比「金錢匱乏」,現在能夠上網看到我這篇文章的人,有幾個是真的吃了這餐,就要擔心下一餐在哪裡的?
聽起來有點嗆,但在我整理的鍾佳播的人生哲學文章裡,他也曾提到過:「提高收入是一種方式,降低物慾也是一種方式,就看要選擇哪一種而已。」
最怕的就是,堅守在自己的圈子裡,不降低物慾,也不做些能夠提高收入的事情,只會拿著名牌包、喝著精品咖啡喊窮。
如何徹底消除貧窮?
看完上一段,我應該不用額外對這篇所說的「貧窮」多做解釋。
演講最後給出的解方 — 沒錯,就是給錢(基本收入保障),直接給每個窮人一筆足夠支付基本吃、住跟教育的補助金。
但我認為,不只要給真正需要的人錢,下一步,還要給予他們如何用錢的方法,而這並不是現今的國民基本教育在普遍教導的,如果有,請告訴我這個好消息。
畢竟我曾在國小時認識一位低收入戶的同學,他失去雙親、由祖母扶養,也曾有報紙為他們家做出募捐的報導,但他卻手持著當時市值近萬元的電動遊戲機。
他說,是他吵著要奶奶買的。
你說,我眼紅嗎?當時的確是有一半的眼紅心態,認為:他們家符合低收入戶,卻能擁有一個「連中低收入戶都不夠格」的我們家認為的「有錢人家小孩的娛樂產品」,
這心態再加上小時候聽到的:「明明有錢卻用盡各種方式以符合中低收入戶的補助資格」,讓我開始懷疑起「基本薪資保障」是不是真的有保障到該保障的人群。
或許,在最烏托邦的國度是,直接給予每人基本的吃、住、衣服以及教育。
每個人可以不再為了維持基本開銷而做那些不愛做的工作,教育也不是旨在把人打造成工廠裡的機器人,而是能引導每個人找到自己真心喜歡做的事情,並且鼓勵他們去做。
結尾太理想嗎?歡迎加入一些骨感。
所以這個時代,要改成「給錢,不如教他理財」
給錢,不如直接給我白吃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