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標「想成月亮」,讓自己成為地球,月亮自會繞著你轉

2024 年 5 月 21 日

內容目錄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你越刻意追求什麼,他就容易離你越遠,最後就算真的得到了,你也容易因此失去自我。」

先問自己:你想追求什麼?

大多數人所追求的,不論是財富、權力、聲望或異性,都是在追求「外在的掌聲」。

然而,

越追著目標跑,就越容易產生得失心,在不斷努力卻撲空的過程中,內心會冒出越來越多質疑自己的聲音,最後要麼失敗收場,要麼追到了外在物質,內心卻感到極度空虛,因為我們忘了、甚至是根本就不曉得,這麼努力追求它是為了什麼?

好比追求金錢。

過去為了追求金錢,我以為我已做了足夠的努力,事實上,卻是成為了奴隸,金錢的奴隸。

我失去了基本原則,與道德有瑕疵的人學商業邏輯,然後再不斷地催眠自己:「我是來學賺錢的,他的私生活與其他價值觀不重要。」

再出賣自己的健康:「我知道健康很重要,但是年輕就得拼一把。」;出賣自己的靈魂:「如此經營人際關係感覺不是我所想要的,但商業就是這樣,不挑上門客。」

就像與撒旦交易那樣,必定得捨,但不一定能得,因為我迷失了自我。

(噢怎麼好像在做告解)

好比追求「理想的另一半」。

追求女神,最後卻淪為哭哭的工具人。或許女神真的漂亮,如若成為自己的另一伴,感覺每天看著這張臉,渾身便充滿力量,帶出門也能為自己增添幾分臉面。但就對方而言,經常有人二話不說就願意接受使喚,如此好事,真讓人難以拒絕。

追求成為成功男性的配偶,最後卻成為他的提線木偶,淪為他家裡的飾品或菲傭。或許他的房子真的豪華,但有外表的女人不過是他豪宅的一樣擺設,在家欣賞怡情,偶爾也能做為一件亮眼的飾品或配件帶出門,用以彰顯他的地位與名聲,著實匹配。

膚白貌美的女神與社會地位高的男性,看似是擇偶市場中最為上等、人人追捧的完美對象。但永遠有比他們貌更美、社會地位更高的人,難道一遇到條件更好、更符合自己「理想另一半」的條件的人,就再換一個對象?

又好比,在學時追求分數、名校;出社會後追求財經地位。

但我們都忘了問自己,就算得到了掌聲,然後呢?結果達成了,但自己的內心感受如何?

且如此不斷追求,看似永無盡頭。

也才會有「我除了錢,一無所有。」這句話。外在家財萬貫,內心卻家徒四壁。

一個家人朋友都沒有,甚至提防著接近自己的每個人,最終只得囚在自己豪華的監獄裡,孤獨老死。

難不成要無()欲()無()求()?

並非直接躺平,可以間接。

與其追求外界的掌聲,不如問問自己,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沒有答案的話,別氣餒,相信你只是忘記了。讓我們乘著時光機,回到小時候,相信大家都曾被問過一個問題,那就是「長大以後,你想做什麼?」。

不論是老師、警察或消防員等,大都是想成為那位「對別人有所貢獻」的人,(就算現在小孩的答案可能是網紅,那也是對社會有影響力的貢獻者,只是影響是好是壞就看個人了。)

如若有人回答,想成為一位有錢人,想要有錢沒有不好,但

「擁有錢財」該是一種生活「過程」,而非生活的「目的」。

金錢是項工具,它確實能夠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但如若整個人生都為了追求一項工具,而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品質,可能就要好好想想,我們是否本末倒置了?

讓我們回到自身。

把自己想成「地球主體」

在宇宙間,本質上,小的星星會繞著大的轉動,所以衛星繞著行星;而行星繞著恆星。

衛星繞著行星,正如月亮會繞著地球轉動,地球就是那個中心。

太陽這顆恆星就是自體發光的母體,「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聽起來很大愛,但人體本身容易消蝕,因此,身處在地球的我們不必追求成為太陽,我們可以讓自己成為地球,成為那個被月球繞著轉的地球

當自己就是那個最大的存在,為了自轉,如何充實自己就成為首要考量,其他外在事物就只是繞著自己轉、比自己更小的存在(本來就是😃)。

也就是說,

與其一昧向外追求財富、地位或異性,不如把重點放回自身本體,想著,如何追求自身的成長,進而對他人做出貢獻。

你能給予這個世界的是什麼?

想通以後,進而付諸實現。

最後,那月球也會不自覺被你吸引過來。(但請記住,這不是最終目的,這句是寫給那些放不下月球的人看的。)

如果喜歡這篇,歡迎分享:)

訂閱
訂閱通知:
0 Comments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留言
餘韻文案
Copyright 2024 By YuanLAB.art  All Right Reserved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