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流量就像是「網路外貌」
在現實世界,膚淺的人類評斷一個人會以外表、社經地位與收入做為標準;
而在網路世界,除了符合主流審美的樣貌容易受到追捧,流量高的也看似能收穫一群支持者,那些代表著流量的數據就像是一種「網路外貌」。
許多人會以瀏覽數或按讚數來主觀判定一則貼文或一部影片值不值得看,或是以追蹤數來評斷一個人說的話有沒有價值。
追蹤數與瀏覽數越高,越容易讓人相信他說的話是有價值的,也越容易得到業務配合的機會,一般而言,「身價」也會隨著追蹤數與瀏覽數增加而提高。
但實際上,以脆(Threads) 和 IG 來說,現今的流量已經越來越趨近於「互動率」,
也就是越多人按讚、留言,或轉發,流量就會越高,其中又以轉發次數的重要性大於留言數,留言數大於讚數。
所以,不見得所有受到流量眷顧的內容都具有深度價值,
只能說那些內容的描述方式非常具有傳播力,可能是非常容易引起情感共鳴,或是非常容易引起討論。
但並不絕對代表發內容的人本身有價值與否。
一般人為什麼會追逐流量?
除了那些為了增加曝光度與客源的企業、店家或個人品牌,個人帳號追求流量是為了什麼?
從表層來看,除了因著外界的眼光,覺得流量高者說話有份量,就像重視同儕眼光的青少年,認為在網路時代獲得流量,更能增加炫耀的資本:「哇!怎麼那麼多人在追蹤你?網紅欸。」;
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為了將來能有流量變現的一天,讓想增加曝光度的企業自動找上門,得到業務配合的機會;又或是更崇高的理想 –– 取得話語權等等,
還有其他我沒列舉到的原因,都歡迎留言補充。
不論是出於哪種原因,一旦過度專注在「流量數據的高低起伏」,就容易深陷在那些數據裡,無法自拔。
人追逐流量,就像貓追咬自己的尾巴一樣。
獸醫表示,有些貓追自己的尾巴單純是在玩耍,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壓力過大、患有皮膚病,或是正處於發情期。
但有多少人追逐流量只是在玩耍?在我看來,大多時間都是流量把人耍得團團轉的。
當某篇貼文或文章突然被流量之神眷顧,按讚、留言、分享的互動數一夕暴增,就覺得自己好像抓到了獲取流量的精髓,結果下一篇,又回到過往的慘淡數據。導致自己的情緒隨著數字上下起伏。
不論是因為收入的壓力、想獲取關心或吹捧的心理,或是單純想取得話語權,
從根本上來看,都是因為過度追逐流量的人類病了。
一個人如何脫離「追逐網路流量」的根本病因?
我曾經(在寫文的16分鐘前)在Threads發過一串幹話,大意是說:
「追求流量的話,不如到人潮擁擠的地方站一天吧,這流量絕對會讓人開心地數到嘴軟。」
從下圖來看,很明顯,我這篇串文,沒有流量,
但看起來很有病,對吧。
因為本就沒有人會為了追逐流量而追逐流量,我們應該找到自己追逐流量的本質。
也就是,在逐流以前,我們專心在做的事情是什麼?
如果是像賺錢這類廣泛但不具體的事情,那我建議你,去找到一件可以讓你專注在其中、做到忘記時間流逝的事情,我們暫且稱之為「忘流事」好了。
但並不是說賺錢與流量就像拉基一般無用。
賺錢,是為了讓自己在溫飽的基礎上,有餘裕做「忘流事」;
至於流量,則是能夠讓更多人看到「你正致力於你的忘流事」。
如果你跟我一樣,致力於寫作,容易寫到忘記吃飯,那寫文就是你的「忘流事」。
而且就算沒有人支付薪水要我寫作,我都非常願意花時間寫到忘我。
就像上面那則串文一樣,就算寫出來的每一篇都沒有流量,我還是會繼續寫。
相反的,有不少人導果為因,看到「他拍影片紅了欸!那我也去拍影片就能紅!」,或是「他寫出爆款文章,吸引不少廠商上門,賺了不少錢。那我也來網路上寫文章!」,
以為自己做相同的事情就能得到一樣的收穫,
事實上,那只是「看似相同」的事情。
他們只學了看得見的皮毛 — 網路寫文有收入,卻學不了創作者的創作精髓 — 熱愛寫作並且持續打磨寫作技巧。
於是,那些只學皮毛的人寫了幾篇文章或是拍了幾部影片卻沒有人看,便放棄了。
如果你問那些熱愛創作的人:「要花多少錢才能讓你持續創作?」,他們可能會笑而不答。
倒不如反問:
「要花多少錢你才願意停止創作?」
這句話也是最能找到自己興趣所在最關鍵的一句話,也就是「要給你多少錢你才不會繼續___?」。
如果把這句拿去問胖虎:「要給你多少錢你才不會繼續唱歌?」你肯定會得到一頓「胖揍」的拒絕方式,因為他是真心喜歡唱歌,即使我們是真心不希望再接受魔音穿腦。
喜劇演員兼爆紅作家加恩也曾被問過類似的問題,他說,如果要他放棄內容創作、完全停更,需要一筆可以雇用殺手的錢。
也就是說,與其要他停止寫作,不如直接了結他的生命。
有不少人是為了得到收入而經營的社群及內容創作,但也有不少人就是單純喜歡創作,不論是寫文、畫畫,或是影音製作等,
而經營社群、透過流量變現,進而得到少數人支持,只是為了讓自己能更有餘裕地做出更多創作,不必花更多時間在其他「為了謀生」而做的工作上。
也只有當你找到那個「無論別人花多少錢要你放棄,你也不願放棄」的事情,你才會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去打磨那項技能,進而進入美妙的心流狀態。
當你到達這個境界時,無論是外在價值,抑或是內在的個人價值,其實早就不在你關注的範圍內了,
你所在意的只會是:「我要如何專注打磨這項技能。」
而不是:「為什麼都沒有人看我的作品。」
祝各位能早日脫離「逐流遊戲」,進入忘記流量、忘記時間流逝的「忘流境界」
有不同想法也歡迎留言分享😀
這篇打中我,看標題就知道我必須來看看~~😀😀😄
創作者能夠持續創作的動力,我覺得必須是非常熱愛創作這件事情,抑或者說的更大一點:非常熱愛是他的事業、他的作品的,才能夠持續不懈地創作下去。
我覺得創作者可能有些人也是很享受獨自一人的感覺,很享受孤獨。至少我是這樣的~:)
流量數據可能是可以觀察的指標,但絕對不是可以拿來定義創作者的作品好還是不好的依據。
有流量,意即有人觀看。
流量代表的是肯定與認同,肯定你分享的東西,有人覺得是需要的、可參考的:我覺得有共鳴的、我是感動的,這個觀點我是認可的…..
「這是個人擠人,人們簇擁著互相窺看的世界。」有人之前跟我分享他對社群的看法,非常地真實道出現今網路社群的現象。
我們都在觀看別人以及被觀看……。
一種「你在看我嗎?」的這種感覺。
是的,我在看小希你的留言😆
能夠享受孤獨是件好事,可能這也是創作的必要條件之一,畢竟創作過程幾乎都是孤身一人的,除了有些藝術創作像影片拍攝,可能會有兩人以上的團隊。但腦袋在思考、靈感迸發的時候,通常都是獨自一人的時候。
我也喜歡那段話,說得很精闢😀
不只窺看的人喜歡,很多時候,被窺看的也能從中得到一種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