珥東圓子
不經營人設,經營人格

如何將努力最大化?– 他早在ChatGPT出現前說過:「也許電腦有人們無法思考的想法。」–《你和你的研究》(一)

「有些波長是人們看不到的,有些聲音是人們聽不到的,也許電腦有人們無法思考的想法。

這是數學家、圖靈獎得主理查德·漢明Richard Hamming在1986年,甚至是更早以前曾提出的觀點。
而現在,ChatGPT已被廣泛使用。

同時,他也是ChatGPT的CEO–Sam Altman,所推薦的演講–《你 和 你的研究》的演講者。
關於如何讓自己的努力獲取最大的成效,演講裡有許多即使不是科學家的我們也很值得聽取的觀念,也適用在諸多不同領域,我整理了以下幾點:

運氣

「幸運之神會寵幸有準備的人」–

所以,與其等待運氣降臨再行動,不如先行

有不少人認為,某些傢伙之所以能成功,只是因為他運氣夠好。但你知道嗎?有時候一個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而且是「重複做」。

運氣並不能解釋一切。正如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所說:「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好的人。」確實有運氣的成分,但事實是,有準備的頭腦遲早會發現一些重要的事情,並且去做。所以是的,這是運氣。
然而,「你做的某件事是運氣,但你去做某件事卻不是。」– 機會被你發現是你的運氣,但做不做全憑個人意志,不在於運氣。

獨立思考的能力

愛因斯坦在14歲左右時問自己:「如果我以光速觀察光波,它會是什麼樣子?」
他在年輕時就能看到矛盾點,發覺不對勁:光速有些奇怪,並且付諸行動求證。
他透過思考碎片,放下了一些碎片。

所以你說,他最終創造了狹義相對論是運氣嗎?其實是,也不是。

有勇氣

相信自己」可以解決重要的問題,若不相信自己,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你不會著手。
就像數學家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為了創造一種編碼方式,即使一開始毫無頭緒,勇氣使他在不可思議的情況下勇往直前,並且思考再思考,致使他從無到有地開創了現代資訊理論。

克勞德·夏農Claude Shannon美國數學家電子工程師密碼學家,被譽為資訊理論的創始人。

懂得借力

沒有人能同時專精多種項目,懂得借用其他人的大腦,就等同於擁有多個大腦。

**演講重點著重在智力商數(IQ),認為智商很重要,的確,就數學、理論物理、天文物理學這幾個方面而言,操縱符號的能力相當重要,智商測驗也正是著重在此。但往往有比我們更高智商的人,所以我的解讀是,懂得向那些聰明人合作、借他們的力,就等同於擁有多個大腦在運作。

生命週期效應、名譽和工作條件

現在的我們永遠不會比下一秒的我們還年輕,所以有想做的事情就去做。除了老化因素,最重要的是觀念與想法的差異,年輕時即使想法容易過於理想化,但有充足的幹勁,有些事情就是需要年輕人勇於實踐;年紀稍長後,觀念想法愈趨成熟,即使不見得完全正確,但通常能在行動前思考得更加全面。世界都需要這兩股力量,所以無論你認為自己屬於哪一派,將想法付諸行動,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早年獲得成就不見得好或一定不好,容易使人忽略一些小事,但也能使人更有衝勁。
而工作環境不甚滿意不見得是壞事,有時反而能提高生產效率。

是挑戰,還是機會?

看似錯誤的東西,換個角度看,將有機會變成你最寶貴的資產之一。

1947年,女工程師霍普與同事發現有隻飛蛾卡在電腦線路裡,她把它抓出來並粘在日誌上:「第一個發現錯誤的實際案例」— 後來電腦故障“bug”與“debug”的術語因而普及甚至流傳至今。

日誌顯示 Mark II 繼電器中發現的“錯誤”

*理想的工作條件是很奇怪的,你想要的並不見得一定是最適合你的,但你認為的缺陷可能變成是你的機會。

驅動力

知識和生產力就像複利。」
如果兩人的能力大致相同,而一個人比另一人多工作 10%,那麼後者的產出將是前者的兩倍多。你知道的越多,你學到的就越多;你學得越多,你能做的就越多;你能做的越多,機會就越多——這很像複利。

我不想將你視為商品、制定價格,但如此「複利的行動」,生產力的確很高。

**想完成一件事,你必須忽略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好比誰的碎念。

更聰明地工作(著手於重要事項)

我曾經想過:能力與我相當的人也付出同等努力,為何仍沒有相對應的成就?

就算有動力,但如果把努力錯置,也難成。
意即,埋頭苦幹是不夠的,必須有技巧、有選擇意識性地努力。

立於模糊地帶(適時相信,適時存疑)

如果你過於相信,你永遠不會發現缺陷;如果你過於懷疑,你就不會開始。這需要一種微妙的平衡。

達爾文在他的自傳中寫道他發現有必要寫下每一條看似與他的信念相矛盾的證據,否則它們就會從他的腦海中消失。
當發現缺陷時,你必須保持敏感並持續追蹤,留意如何解釋它們,或如何改變理論以與之相符,而這些往往成了偉大的貢獻。

潛意識的力量

創造力來自你的潛意識,而夢也來自潛意識。

如果專注在當前議題,人的潛意識就不會在其他事情上閒晃,否則潛意識就會像吃buffet一樣,這裡吃吃、那裡喝喝,十分放鬆與享受其中,但容易忽略重要的事情。
所以,把你的想法集中在當前議題,讓你的潛意識處於飢餓狀態,除了這個議題它別無選擇。睡一覺醒來,你就能在隔天一早輕鬆得到答案。

騰出時間思考,找到重中之重

與上一點潛意識十分相似,但不一樣。

如果你不解決重要的問題,你就不可能做重要的工作。

關於每日任務,投入10%的時間找出重要事項,進而撇除不重要的(月、年目標亦同)
問自己:「我的領域在哪、機會在哪、要做的重要事情是什麼? 」如此一來,我們才有機會做重要的事情。

**我們不可能總是知道我們該去哪裡,但我們可以選擇活躍在重要地點
*即使你相信:要做成偉大的科學,運氣佔比相當高,你仍可以選擇站在易被閃電擊中的山頂,而非躲在安全的山谷裡。但普通科學家幾乎一直在做例行的安全工作,因此他(或她)的成果並不多。

把握機遇(有捨才有得)

人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當你發現機遇,得適時拋下其他次要的,專注在首要的,否則魚與熊掌皆不可得。

門戶開放政策(靈活運用)

漢明觀察到,如果我們關上辦公室的門,今明兩天會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工作效率會高於大多數人。但 一段時間後,會不太清楚哪些問題值得解決,導致先前的努力都顯得似乎無關緊要;
至於敞開大門工作的人容易受到各種干擾,但偶爾也會得到一些線索,了解世界是什麼以及什麼事項「可能」是重要的。

關上門以專心做事」與「敞開大門以汲取靈感」各有利弊,要懂得靈活運用。

閉門:能專心工作,但易過於封閉,導致錯失資訊或專注於已被解決的事項;
開門:易得到線索、了解世界走向,但易受干擾。

串聯與整合(適時記錄進度)

我們應該讓其他人可以在自己努力的基點上繼續發展,這樣他們就會說,「是的,我站在某人的肩膀上,我看得更遠。」科學的本質是累積的(任何領域都是)。透過稍微改變一個疑點,通常我們就能做得更好,而不僅僅只是「做好」。

我們沒有去解決孤立的問題,而是下定決心,不再解決一個孤立的問題,除非你需要一個階級的表象。

懂得行銷

世界有許多人在等待,當你做出一些好的貢獻時,他們應該衝出並熱烈歡迎。

但事實是,每個人都忙著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該學會以故事性具象化的方式傳達事項,而非冷漠的專業或技術性說詞,才能讓人「讀你這本書」時,不會只是像走馬看花般翻閱,而是會停下來仔細閱讀。

*別貪心塞進過多訊息,講重點。

(之後會再整理更多行銷相關的筆記)

總結

幸運+判斷力+行動力=成功/減少挫敗感(冒牌者症候群)

運氣很重要,但也沒大多數人想得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找到核心事項,並在行動中調整,調整後持續向前,當獲得一項成就勳章後,再往下一個里程碑邁進。

這項成就勳章不見得要多麼家喻戶曉,可能只是個人一項重要突破,好比考取某項專業證書,抑或寫出一篇帶來正面影響的文章或書籍,並且在這個快速的時代小為流傳(一陣)。只要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自我突破,都是很值得一提的。

(演講後半段還有與人交際的部分,見下篇文章。)

訂閱
訂閱通知:
0 Comments
最舊
最新 Most Voted
內聯反饋
查看所有留言

珥東圓子

圓子,注重心靈層面的「芝士家」,斜槓文案師、 藏頭家、隨性的播客。
歡迎到臉書、IG,還有Threads 找我玩。
0
喜歡你的想法,請發表評論。x